请输入搜索信息:
 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科学研究  学生工作  招生就业  党群与思政  社会服务  校友天地 

学工简报第3期电子版

2016年05月11日 14:51  点击:[]

科普招新竟风流

11月23日下午2:30,我院科普爱好者协会在大学城新校区3401教室举行了招新活动。数百名来自各院系的科普爱好者早早来到了现场,场面很是热闹。

此次活动是科普爱好者协会在大学城校区的第一次活动,得到了我院领导、老师及同学们的大力支持。活动由协会的副会长刘静同学主持,在阐述了科普爱好者协会建立的初衷、主要目的及列举了一些科普常识后,各个部门的部长对部门的职能作了相应的介绍,提出了对所招干事及助理的要求。自愿参加招新活动的同学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及爱好到相应的部门应聘。

科普爱好者协会是挂靠化学学院团总支,以宣传、普及科普知识、增强人文素养为己任的新兴社团,尽管社团成立的时间很短,还处于雏形阶段,但它在科普爱好者协会干部们的努力下日益成熟。我们坚信,通过他们的努力,科普爱好者协会一定会更加发展壮大!。

“三下乡”情系新生

火热的七月,由我院团总支副书记查直老师带领的“三下乡”服务队走进了美丽的涪陵区武陵山乡。四个月后的今天――11月12日,他们来到了大学城校区与06级的新生共同分享他们的亲身经历,一场热闹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总结表彰大会在5204教室隆重上演。

“心与心的交汇,情与情的相融”这句话联系着武陵山乡的父老乡亲和“三下乡”服务队的全体师生,同样也在今晚把06级的新生与04、05级的学长学姐们、老师们联系在一起。作汇报演讲的同学都从本次活动中收获了很多:有对农村教育的重新审视,有对农村教育现状的思考,更有对自己幸福生活的反思。这次“三下乡”活动带给了他们新的目标,新的转折,新的认识,让他们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找到了新的方向。"素质在实践中提升,青春在奉献中闪光"。听完汇报演讲,06级的同学们表示:社会实践活动对一名学生的大学生活是非常重要的,理论的学习需要实践的检验与巩固,个人的品格需要实践的磨练与完善,明年的“三下乡”活动我们一定会积极的参与。最后,查老师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了让全院同学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三下乡”有三个意义:长知识,长才干,服务社会。

“三下乡”活动是广大学子了解社会,接触基层,锻炼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特别是今年在高温干旱的环境下,大家仍然不畏困难,顶着40多度的高温爬山坡,下田间,大大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培养了吃苦耐劳的品质。今后我们的工作要着力打造精品活动,结合专业特色开展活动,将我院的“三下乡”活动开展得更为出色。

发挥学生党员的旗帜作用

——记我院“党员1+1”活动

我院06级新生进校已有两个多月,我院党支部成员牵挂着大一同学的学习、生活,为了带去对新同学的关怀,进一步帮助他们在陌生的环境中搞好学习生活的各方面,11月24日下午,由化学学院马列部组织的“党员1+1活动”走进了大学城06级同学的宿舍。

这次“党员1+1活动,主要目的是看这些新同学是否习惯了校园生活,是否清楚了大学期间的目标,在学习、生活上给06级的同学们以正确的指导,这让06级的同学忘记了冬日的寒冷,感到的了无尽的温暖,也带给了他们无限的思考,而且还教会了同学们用乐观的心态去对待学习、对待生活,更让我们明白了应该用汗水去谱写我们大学进行曲以及终身进行曲,而不能沉迷于“大学是天堂”的想法中。

此次活动为我们06级的同学们铺好稳固、笔直的大学道路作好了准备,也是为了发挥学生党员在思想、学习、生活、工作上的示范作用和和潜在力量,为同学们作点有益的事。

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红岩精神

为纪念11.27大屠杀中牺牲的烈士,激励当代青年,尤其是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青年,化学学院全体党员、近期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以及部分团员在该院马列部的组织下,由党总支副书记李荣,党支部书记曹书梅及团总支副书记查直老师带领,于11月25日在歌乐山烈士墓举行了以“弘扬红岩精神,缅怀革命先烈”为主题的组织生活。

1949年的重庆,国民党反动派仓皇逃跑前,根据蒋介石的直接命令,从9月开始对歌乐山下的白公馆、渣滓洞等监狱中的“政治犯”进行大屠杀。11月27日,屠杀到达顶点,近200人被害。在此前后,被杀害的共有300多人,仅有35人脱险。“11.27”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一个苦难的代表,一段沉重的记忆。当天,阴霾的天空下,化学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迎着瑟瑟的寒风,拿着自制的小白花,步行来到烈士墓缅怀先烈。这里松柏青青,菊花怒放,学生代表向烈士献上象征圣洁的白玫瑰,全体默哀三分钟,表达对烈士的无限怀念与崇高敬意,然后同学们绕着青冢献上小白花,党员代表提议“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用红岩精神激励自己不断前进”。在青冢前,同学们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许下了庄严的誓言:“为党和人民而奋斗终生!”。该院党总支副书记李荣向全体同学提出了如下要求:“学习革命先烈不怕苦、不怕死、勇于献身的精神,努力学习,时刻为建设祖国做准备;学习革命先烈严于律己、忠于党忠于人民的精神,在学习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为集体着想;党员同志起好先锋模范作用,非党员同志要向党员同志看齐,并主动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

活动结束,意义犹在,就如英雄已逝,精神长存一样,短短两个小时的活动让化学学院师生思想上又得到了一次历练。

有缘相聚 牵手同行

11月29日晚上19:30,校学生活动中心灯光闪亮,歌声飞扬,掌声阵阵,化学学院“有缘相聚,牵手同行”迎新晚会在这里隆重上演。20:00晚会正式拉开序幕。学校及学院的有关领导出席了此次晚会,同时参加晚会的还有04、05级的部分同学,其他学院的许多同学也到场观赏。

晚会开始后,化学学院党总支书记孙宇阳老师为迎新晚会致辞,“迎新不仅是欢迎2006级的新同学,也是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晚会在一个动力十足的街舞表演中拉开序幕,取得了开门红。接下来的节目,青春而富有活力。掌声经久不息。寒冷的冬日并未消退在场观众与演出人员的激情,演出现场高潮迭起、激情四射。06级新同学精心准备的一个个节目成为晚会的亮点,街舞充满了当代大学生的朝气与活力,独唱、合唱成了个人及团体的才艺表演,反映出了06级新生的精神风貌。节目“跨包秀”一跃而成为晚会中最耀眼的亮点,04、05级的同学们经过多次排练的话剧,民族舞蹈也为晚会增光添彩不少。整个晚会喝彩声一浪高过一浪,无一不显示了当代大学生蓬勃的朝气和年轻的炫力。最后由化学学院团总支学生会成员合唱的《明天会更好》,为晚会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此次晚会的成功举行不仅依赖于演员的优异表现,还来源于团总支学生会各部门的团结协作,无论台前还是幕后,大家都紧张而有序地工作着,确保了晚会的成功。“有缘相聚,牵手同行”,虽然我们与06级的同学学习生活在不同的校区,但心与心的沟通足以超越距离的阻碍,难忘今宵,让我们再次唱响“明天会更好”,让我们期待明天会更好!

流动图书站 流动的爱心

流动图书站是重庆师范大学化学学院为了解决一些贫困山区孩子的学习资源缺乏等学习问题而建立起来的。在我院每一位同学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下发展起来的 。

由我院的每一位同学从他们每个月的生活费中节约出1—2元,作为购买图书的经费。由化学学院团总支学生会实践部负责,并由各班具体负责每一次流动图书站图书的选择、购买和送出去等工作。

2004年寒假我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来到重庆市丰都县树人镇前丰完小开展实践活动,并在这里建立起了我院第一个流动图书站。从2004年寒假到2006年7月,在我院02、03和04级全体同学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下,一共送去了八批图书,共2000本左右。

2006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来到重庆市涪陵区武陵山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经过服务队一周的实地考察,我院这里建立起了第二个流动图书站,并一次赠送了约200本图书,还结了5名对子,即确定了5名品学兼优而家庭贫困的中小学生作为我院长期支持的对象。

由于农村图书资源短缺,学生家境贫困,买不起课外书和学习辅导资料,学生在学校除了学习教材和学校统一定购的一些资料外,基本上就没有什么课外读物了,所以,流动图书站的建立:一方面可以充实学生的学习资料,提高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农民接触到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以提高农村家庭教育的质量和全民的文化素质。此外,我们还用爱心去支持和帮助那些灾难贫困线上挣扎的孩子们,使他们能够更好的成长,同时也是为社会的发展做一点微薄的贡献。

“贫困生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焦点问题之一,是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我校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秉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宗旨,我校设立了各种奖学金、助学金,设立了一些勤工助学岗位“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衷心的希望所有贫困学生勤奋学习,自强不息,用辛勤劳动建设美好、和谐校园,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国家和社会。

擦身而过的日子

每个人都是号码,擦身而过总记不下,我在人海只中找到一朵浪花,你用最残忍的方法对我回答——周笔畅《号码》。

是什么把我变成一个不舍的人?在即将离别的几天日子里,我总会莫名其妙地伤感,远没有从前看待实习的那份淡定。

“真想不通,三年的时间会比不上一个月建立起来的感情。”说这话的是高中班主任,面对的是送别实习老师的伤感场面。怪只怪高中的生活太压抑,怪只怪这短短几周的老师太年轻,他们对我们的纵容,和我们回报的热情混合着年少时对师长的崇拜,装饰着两者之间淡若游丝的感情,即便当日送别是那么眷眷不舍,现在纵然拼命回忆,也记不起他们的面容,甚至连姓式都早已模糊了,只是班主任那张凶悍的脸还在脑海中徘徊。

所以,我想做一个特别的实习教师。

再次回到高中校园,才发现一直以为没有长大的我已褪去了青涩。看这这一张张无忧无虑的笑脸和他们“明日复明日”的学习态度,我才真正体味到了师者的悲哀。再不敢回想自己曾经走过的日子,却又忍不住一遍遍回忆,一遍遍让心底沉淀已久的那份略带后悔的感慨席卷全身。

所以,我要做一个特别的实习教师。

当我第一次站在高一(16)班的门口,面对的是五十来张好奇的脸和四颗与我同样激动而不安的心——五人实习一个班的安排在某些方面也不断提醒我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三名文理学院的英语实习生任学生如何始终是满脸讨好的笑,同组的同学又是一腼腆的男生仿佛一切都注定好我要唱黑脸的角色。

所以,我不得不做一个特别的实习老师。

在来中的这段时间,我努力地把自己分裂为两个人,在铃声响起的那一瞬间猛然转变:一个是下课时的自己——天真浪漫、谈笑风生;一个是上课时的自己——雷厉风行、不苟言笑,让学生在自己目光的扫描下乖乖地作题。不再纵容他们上课睡觉;不再纵容他们自习课讲话;不再纵容他们千方百计地溜出教室,不再纵容他们偷偷地玩游戏机……我尽了一个班主任的一切义务,把每个学生当作自己弟弟妹妹一样疼惜不希望他们再重蹈覆辙,直到第一个星期快结束的某个下课,我和几个学生正在说笑,一个学生突然对我说:“老师,你是我见过的守自习时最面无表情的实习老师了,其他实习老师都要而和我们摆农门阵,要是你上课和下课一样多好!”那一刻,我的心仿佛被掏空般难受。当夜,我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

有时我也会想,对他们是不是太严厉了一点,毕竟我知识他们的实习老师,毕竟他们只是一群与我毫无血缘关系的孩子,但这种想法一闪而过,不知是 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让我在其他实习生质疑的目光中,从一而终。班主任常笑容可拘地排着我的肩膀说:“今天你值班哈,那我不来了哦,学生肯定老实。”而我只有苦笑。

面对高考的压力,学校只能“大力宣传素质教育,认真落实应试教育”,而我已从一个呼吁减负的高中生,变成了应试教育的维护者除了督促他们学习、学习再学习,还有什么办法能让他们笑傲高考?我只能在我的学生身上寻找当初那个叛逆的我的影子。记得以前把高中生比喻成狭缝中生存的一代,其实教师又何尝不是?在高考和“素质教育”呼声的夹击下,努力变成一块垫脚石。

有人说:“对母爱的回报只能以母爱的方式应验在你的下一代中。”可能,师者之心亦是如此,不走到这一步,不亲身经历过,又如何知道身为人师的苦楚。

但是,学生理解么?

我想,实习老师与学生间的感情是不对称的:他们的一生将经历许多的实习老师,略带好奇的他们冲动而不计后果地去享受实习老师带来的片刻欢娱。也许这短短几周过后,他们与我们擦身而过,已漠然地不再相识。但对于我们,他们是我们的第一届学生,是第一批称我们“老师”的人,也许这段时光将如同一段华美的梦境,伴我们一生。明知我们只是划过他们的天际的一瞬,我也想努力迸出火花——擦身而过,照亮他们的前程。

后记:就在我写下这段文字的这天课间,几个学生对我说:“老师,我知道你对我们很好,虽然我们说你很凶,但你是我们最喜欢的一个实习老师。”那一刻,泪如泉涌。

插上青春的幸福翅膀

——读《幸福在哪里》有感

以前,总由于自己做一些事不顺利,或没有拥有某样东西而感到自己不幸福。但我读了《幸福在哪里》之后,才感到其实自己是幸福的,并且幸福之星充满了我的空间。

20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英国思想家罗素,在上世纪20年代初来到中国的四川。当时正值夏天,四川的天气非常闷热,罗素和陪同他的几个人坐着那种两个抬的竹轿上蛾眉山。山路非常的陡峭险峻,几个轿夫累得大汗淋漓,作为思想家和文学家的罗素便思考起几位轿夫的心情来,他想着这几位轿夫肯定痛恨这些坐轿的人。但令他吃惊的是,他所想的是错的。在半路上休息时,罗素很想去安慰这些轿夫,但他看到的是这些轿夫有说有笑,丝毫没有埋怨天气和坐轿的,也丝毫没有对自己的命运感到悲痛,并且还给罗素讲笑话、出智力题等,这些不禁使这位大思想家陷入深思:用自以为是的眼光看待别人的幸福是错误的。

我们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充满喜悦,我们也可以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那些真正找到幸福的人,不是因为做了大官,发了大财,有了大学问,而是因为他们有一颗健康乐观的心灵,因为他们会用这样的心灵去体验幸福。人生幸福,原来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我们年轻,让我们用青春之心去体验幸福让我们插上青春的翅膀去寻找幸福,此时青春的我们发现原来幸福的天使就在我们身边。

且行且珍惜

这是一个关于遇见的浪漫的故事,男主人公在一个又一个巧合和偶然,一个又一个意外和错过之中徘徊,但注定相遇。

千百年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恰好赶上了,是一份注定的缘,缘与缘的互相交叠让我们相遇相知。

然而人生总有许多的意外,握在手里的风筝也会突然断了线。

许多时候,我们之中的部分人对自己的亲人、朋友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对他们所给的温暖也觉得是一种里所当然,甚至认为他们是自己的,永远都不会离开自己,也从来没有想过他们也许有一天会突然离开……。直至某天清晨醒来,发现身边熟悉的身影在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而自己除了眼睁睁的看着他们从自己视线里模糊,什么也留不住。顷刻间,所以的感情一起涌向心头,曾经的画面一遍又一遍的在脑海中上演,但是此时我们只是徒添自己漫无边际的悔意了,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名言: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其实暗示着那年那月和彼年彼月间有些东西早已物是人非,失去的东西在失去的那一刻就标明了永远的消逝,在找回来的只是曾相似的东西而已。

世间上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也没有谁属于谁这一说法,既然上天安排我们在某个时间,某个地方同某个人相遇又相知,然后相伴走过一段人生之路,那么请好好珍惜这一段缘份,待到彼此分离时将心中的遗憾减小到最低程度。

感觉缘真的是有一种无法捕捉到的神秘,它可以使两条平行线在某个时刻相交,将远在天涯海角的人牵在一起,然而无缘之人即使一辈子生活在同一座城市,甚至是同一栋楼,却一辈子也不认识彼此。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缘可遇而不可求,遇见了就要紧紧抓住机会好好珍惜,让今生的擦肩变为并肩,不要等到彼此擦肩而过时才幡然悔悟,转过身来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却再也找不到那熟悉又陌生的身影了。

我一直认为悲秋并不是悲其萧索,而是悲其易逝。许多人和事在俯仰之间便灰飞烟灭了,人不能永远生活在回忆里,也不能预见未来,唯能把握现在,珍惜周遭遇见的每一个人,把他们变成自己幸福的一部分。

在人生无尽的追寻中,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将会遇见什么,错过什么,唯有且行且珍惜……

上一条: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红岩精神 下一条:化学学院实验技能大赛拉开序幕

关闭

Copyright ◎ 2015 College Of Chemistry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学院地址:重庆市大学城重庆师范大学虎溪校区 邮政编码:401331 联系电话:023-65362777 传真:023-65362777
重庆师范大学化学学院保留所有权利!